近年除咗移民,另一個家長會選擇俾子女既出路係「送佢去外國讀書」。
相比起我地呢一代選擇移民既家長,呢一班出國讀書既下一代會更快適應新生活,定還是會遇到更多障礙?
見識過第二種生活既佢地,學成後會回來嗎?又抑或作為父母,打從送子女出國既一刻就無預過佢地會返黎?
Luna – 唔駛問,又係我作既名,係我地部門請咗大半年既junior。佢來自非洲一個國家,淺紫色既teeshirt令佢既皮膚顯得更黑。佢雙眼 – 特別係眼白既地方泛紅,眼中好似有團火一樣。
由細到大,Luna既父母都希望盡早送佢出國讀書,因為佢地唔相信當地既教育制度:
「喺我既家鄉讀書好大壓力,上堂如果唔識,老師係會打學生。但壓力下學生又唔係特別叻;有啲大學生連電腦都唔係好識用,所以就算我喺本地上到最好既大學都無用。」
而教育制度可能只係整個社會問題既冰山一角。更大既問題係來自整個社會既不公平:
「最簡單既例子:喺我家鄉,有錢、有身份地位既人直接打尖幾乎係默許既行為,無人會出聲。我父母覺得就算我留喺本國都唔會得到公平既機會去發展。所以一定要出國。」
Luna讀完high school,佢爸爸就送咗佢去美國讀大學。Luna喺美國讀完undergrad後,去咗加拿大安省(Ontario)讀master。畢業後做咗一兩份工,覺得唔啱自己之餘又有感當地生活費較貴,於是決定搬過黎Calgary。
我發覺公司年青一輩既同事,好多都好似Luna咁,至少有過喺幾個唔同城巿生活既經驗。可能佢地比我地既枷鎖較少,亦可能佢地比我地更勇敢。總之只要有更好既機會,佢地對於離開現居地可以毫不猶豫:
「我識得有朋友係由細到大,甚至結埋婚生埋仔都仲係住喺同一個地方。我覺得好不可思議。我做唔到。有得比較同選擇,點解唔去試下?」
不過,雖然Luna喺移民方面算係好有經驗,亦不代表佢去到新環境就會事事一帆風順。
「我初初黎到Calgary既時候COVID仲好差,我識唔到人,日日對住四幅牆,個人好depressed。然後我開始一份我唔熟悉既工作、財政狀況又唔穩定。我累積咗好大好大壓力,好多負面情緒。」
面對困境,喺海外無親無故既新一代有無諗過放棄,返去家鄉就算?
「我有時會好掙扎,每一次遇到唔知點算果時都有諗過返去。但一諗起老家既種種不公,我就決意點都唔會返去。」Luna講到呢度,佢雙通紅既眼睛果團火,好似燒著咗咁。
「呢度既冬天的確好凍,我來自一個好熱既地方,所以我好唔習慣。但比起面對一個不合理既社會,我情願去適應呢度既天氣。」
無忘初心 – 我諗Luna正好演繹咗每一個離開家園既人都應該好好記住既呢四個字。
「好彩宜家我地與病毒共存,社會慢慢回復正常; 我亦慢慢建立到自己既圈子,朋友同同事無論喺工作上定生活上都開解咗我好多。我諗我捱過咗最迷失果段時間。」
如今經過咗大半年,Luna對新環境已經架輕就熟。呢個可能係小小年紀就已經出國闖蕩既人有既一種獨立吧。
「我好開心黎咗呢度。加拿大比我既家鄉多好多機會。我覺得呢度可以俾我真正實踐我既所學,所以……我無打算返去老家。」
唔知Luna既父母當初係抱住點樣既心態送Luna出國。我亦無法想像送子女出國讀書既父母既壓力同心情: 財政上既壓力、對無法喺子女身邊既擔心同掛念、與子女間可能日積月累既文化差距……
我相信對於呢一班送子女出國既家長最大既動力,可能都係「無忘初心」 – 時刻提醒自己當初送子女出國既初衷。
不過我倒係幾肯定:如果聽到子女好似Luna咁學有所成又有空間發展所長,做父母付出幾大代價都會覺得值得。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