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移民路上的人] (十) 食雞腳的美國同事

喺一個會議上自我介紹之後,忽然有同事同我講咗一聲「jo sun」(早晨)。呢位同事係一個光頭既白人,年紀應該比我大一點。佢令我聯想到華人電影中既外國人反派角色。

我叫佢做Joe。

Joe係我地美國office既project manager;因為曾經喺香港工作咗五年,所以佢聲稱自己識講「siu siu」(少少)廣東話。


Joe回憶當時係喺灣仔返工,所以佢喺灣仔租咗唐樓住。對於香港人黎講,450呎既空間一個人住算係幾寛敞了。

Joe如數家珍地翻閱喺香港影既相;我發現多數都係外國人聚集既地方或者係遊客區:大佛、太平山、南丫島、赤柱等等等等。

去到一個新地方生活,總係多少會有cultural shock。例如對我黎講,西方人果種極放手又極有耐性既育兒文化就係一種cultural shock。

我諗對喺香港生活既外國人黎講,最大既cultural shock應該係來自飲食文化。

Joe俾咗一張佢當年喺燒味鋪影既menu俾我睇。一份對我黎講平平無奇既menu:鴨舌、海蜇頭、臭豆腐…足夠令來自美國既佢嘖嘖稱奇:「點解你地會鐘意食呢啲野?」Joe一面不解、皺住眉頭咁問。

我心諗:細路仔,識咩丫。

香港畢竟係美食天堂,外國人黎到香港,其實大可以選擇日日食西餐,留喺自己既口腔comfort zone。不過包括Joe在內,我認識喺香港既外國人,多數都會因一味菜色而跳出comfort zone。

例如當年我一位來自美國既上司,初初黎到香港果陣只會日日食Subway同Five guys。後來佢跟同事買過一次叉燒飯之後,幾乎日日都要再去食,仲要我地教佢講叉燒飯同其他港式美食既廣東話。

而喺眾多香港美食之中,有一味菜色我覺得係最能夠令呢班外國人極速「鬼佬變local」,亦往往係佢地最難攀越既高牆 – 雞腳。

每次我地班華人帶啲外國人去飲茶,一叫籠雞腳放喺佢地面前,佢地就好似我初初黎到Calgary見到門口果堆積雪咁面露難色。但只要佢地接受過雞腳既「洗禮」,以後就算再面對其他本地古怪菜色都會見怪不怪。

「哈…雞腳?我當年當然有食過啦。」Joe咁啱翻到去佢影果張雞腳照片。

「其實只要試咗一次,之後就覺得無乜大不了。」Joe答我果時,流露一種另類既自信。

而Joe呢句隨口說出既話,竟然令我覺得有啲鼓勵作用。


「ng sai hak hei」(唔駛客氣) – 每一次開完會做完野,我同Joe講thank you既時候,佢都一定會趁機會show off一下佢既廣東話俾我聽。

喺一個暫時都無香港人既工作環境下,偶然聽到一兩句唔鹹唔淡既廣東話,多少俾到思鄉既我一啲親切感。

(待續)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想睇到最新內容?

歡迎讚好「好校爸」Facebook專頁!